超重100克:职业比赛的“公斤级”,不是小事,而是底线

    前不久结束的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决赛,美国选手希尔德布兰特以3比0击败古巴选手古斯曼洛佩兹拿到金牌。虽然洛佩兹也拿到一枚银牌,但事实上他在半决赛就已经被淘汰了。原本另一位参加决赛的选手应该是来自印度的维内什波加特可。因为在决赛前的称重环节,体重超标100克,被取消比赛资格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奥运比赛的称重环节有多严格,以及为了体重能够达标,运动员们都承受了哪些苦。

    

    以印度选手维内什波加特的故事为例,他的亲叔叔叫做马哈维亚辛格波加特,也就是摔跤爸爸电影中爸爸的原型,可谓是名门之后了。维内什布加特七岁开始练习摔跤,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,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获得亚运摔跤金牌的女运动员。今年的巴黎奥运会,维内什波加特一路过关斩将,首轮就击败卫冕冠军。

    

    博加特不仅成为印度首位晋级奥运决赛的女摔跤运动员,甚至有可能为印度队拿到历史上第一块女子摔跤项目的奥运金牌,前提是她不超重的情况下。巴黎奥运会规定摔跤选手在比赛的前两天内,体重都必须符合该级别的标准。而在包括半决赛之内的所有比赛里,波加特的体重一直都是符合标准的。结果决赛称重日的前一天,博加特的体重超了2公斤。波加特尝试了诸多方法,比如剪头发、跳绳、骑自行车、蒸桑拿,还因脱水被迫到医院打点滴,最终还是超重100克。

    

    虽然对于50公斤的体重来说,二两肉影响不算很大,但这个口子不能开。像是拳击、柔道、摔跤、举重等项目,都有严格的公斤级标准。今天你超过100克,我让你比赛了,那明天再来个人超过105克是不是也能通融一下?久而久之,口子越开越大就拦不住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而且很多选手为了能够获得体型与力量上的优势,都喜欢在比赛日把自己的体重控制在顶格范围。比如50公斤级。那么如果体重49.99公斤,是不是摔起跤来就比49公斤的有优势了。所以说在这些项目中,任何跨越体重级别的较量都属于耍流氓。即便某些商业性质浓郁的格斗比赛里,跨公斤级的范围也不允许超过105%。

    

    我小时候看过一场WWE比赛,拳王梅威瑟对阵大秀哥。前者身高1.72米,体重67公斤,后者身高2.13米,体重200公斤。结果梅威瑟把大秀哥给KO了,后来才知道WWE就是剧本满天飞,纯纯的表演赛。如果真打的话,估计就像高加索揍泰迪一样,任凭你梅威瑟再怎么有技巧,在绝对的体型与力量压制面前,都显得不堪一击。现在终于明白2个30多岁的年轻人,一个体重九十多公斤,一个体重八十多公斤,去偷袭一个69岁的老同志有多么不讲武德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扯远了,继续聊专业的。除了比赛日的前两天内体重都必须达标外,很多项目还要求运动员必须提交自己的日常体重数据,至少每周一次。如果你的日常体重与比赛体重相差太多,也是不能参赛的。而且在比赛前八周内,运动员不允许降低自己的体重级别。也就是说如果你参加的是50公斤级的比赛,那么比赛前两月就需要达到50公斤以下的体重标准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上面也说了,力量型的项目中,体重多一点就多一分的优势,所以选手们基本都会先超重那么一点点,到了称重时和比赛日再减。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跳绳、跑步、游泳,然后少吃东西,多排尿,就和我们普通人减肥一样,如果还是不达标,就得控制体内的水分含量了,比如蒸桑拿、排汗等等。有时候一整天连一口水都不能喝,最后还差那么几十克的话,就剪头发、剪指甲。舍弃身体上任何能舍弃的部分。

    

    虽然体育运动的初衷是想让人的身体更加健康,但减这个操作确实有点反人类。很多职业运动员就是因为骤然减重导致身体出现病变,甚至世界各地都有拳击、摔跤等运动员减重太狠而猝死的事情发生。我们普通人没有运动员的身体素质,更没有人家的专业团队,千万不要用这些极端的方法去减重。就算是日常减肥,也要遵守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,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身体健康。